深圳市福田区教育局
一、 研究背景
21世纪世界许多国家都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作为民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大的方面: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资源建设、教师培训、信息技术教育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制定学校基础信息管理要求,加快学校管理信息”。《规划纲要》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前,教育信息化在经过了一轮大规模的硬件投资之后,已进入到一个高原期,在推进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的、结构性的问题逐步凸显,成为制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如难以提出新的建设重点、看不到与投资金额相匹配的应用效益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缺乏从系统优化的角度来认识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的意识,把教育信息化的重心放在技术层面,忽视技术支持下的教学与管理活动;技术与教育实践互相脱节,两者之间的和谐关系没有形成,导致建设与应用全面失衡等。教育现代化具有广泛性和平等性、终身性和全民性、生产性和社会性、个体性和创造性、多样性和差异性、信息化和创新性、国际性与开放性、科学性和法制性等八大基本特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必须突破目前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瓶颈,使教育信息化进入深层次应用领域。
教育信息生态是指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下,由信息人、教育实践和技术化的环境构成的一个自组织、自我进化的系统,信息人与技术化环境之间以教育实践活动为纽带,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促进信息资源的传输、交流、反馈和循环,以最优化的实现系统价值,也就是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信息生态构建关注用户、以人为本来组织信息的核心思想则为教育信息化的组织与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方法。如何采用信息生态的观点研究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规律,如何运用信息生态构建的基本原理来优化教育信息生态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也是教育信息化尽快进入深层次应用领域、突破当前教育信息化瓶颈的关键。
二、 基本情况
区域性智慧教育信息生态系统构建与应用推进模式研究是在我国加速教育信息化进程以及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下进行的,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系统整体的教育信息生态观为理念,以区域信息化的深层推进和创新发展为主线,关注教育投资、软硬件建设、资源建设、师资建设、课堂教学、教学管理等教育信息化工程中的关键要素的合理调配,探索区域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区域为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以期更好带动和实现区域教育现代化。
课题组成员
姓 名 |
出生年月 |
专业职务 |
研究专长 |
学历 |
学位 |
工 作 单 位 |
李吉南 |
1965年5月 |
局长 |
教育理论 |
博士 |
博士 |
福田区教育局 |
张 健 |
1966年10月 |
副局长 |
教育技术 |
本科 |
学士 |
福田区教育局 |
朱彩强 |
1963年2月 |
主任 |
信息技术 |
本科 |
学士 |
福田区教育局 |
陈祥俊 |
1956年8月 |
主任 |
教育理论 |
本科 |
学士 |
福田区教育局 |
徐素倪 |
1960年6月 |
副主任 |
教育理论 |
本科 |
学士 |
福田区教育局 |
黄爱华 |
1966年9月 |
副主任 |
教育理论 |
本科 |
学士 |
福田区教育局 |
嵇成中 |
1958年4月 |
副主任 |
基础教育 |
本科 |
学士 |
福田区教育局 |
黄晓波 |
1963年2月 |
中学高级 |
教育技术 |
本科 |
学士 |
福田区教育局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相关的课题研究
我区荣获“十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课题最佳组织奖;中央电化教育馆立项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近期,我区福民小学在参加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项目活动中,荣获中央电教馆教师创新一等奖,并被选送代表中国队参加在南非举行的国际比赛。
历时两年的中央电教馆十五规划课题“基础教育信技术应用区域性整体推进模式研究”圆满结题,中央电教馆与美国World Links组织合作项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题成果显著。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的跨越式课题在指导教师课堂教学上卓有成效,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成绩都有很大的帮助。
东北师范大学的钟绍春院长领导下的研究所,拥有全国一流的软件学院,开发完成了大量的教学软件,深受广大教师欢迎,我们认为他们的研究能够充分挖掘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通过教学资源、软件、网站精心设计和制作,形成学科支撑体系,能够极大提高我区的教育教学的效益。我们组织了12所中小学参加“整合与增效”课题组,钟院长多次亲临我区举办讲座,课题组配备了强大的开发团队,有3位专家常年派驻深圳,深入一线课堂了解教师需要,对各学科深入研究,构建信息技术的学科支撑体系。
三、 课题目标、内容
本项目总目标是:紧密结合福田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腾飞的实际需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核心,立足本地,放眼国际,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应用、和谐发展。着重整合软件系统,促进应用系统建设与集成;建立以“实用”为本的教学资源库,完备教学资源、网络课程、管理信息的三方面内容库,动态开放、共建共享;大力推进I管理、I教学、I教研和I学生服务四大应用,创设良好的网上教学教研数字化环境,通过数字挖掘提升教学教研质量,最大程度地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教育科研、师资培训以及教育管理等方面的作用;推进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服务、师资队伍和教育管理五个现代化。
研究内容:新阶段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要以“物”为中心(关注技术、计算机、网络、软件、资源库等等),转移到以“人”为中心;要从关注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到关注实际应用的效益和效能;要从“建网、建库、建队”等建设导向转变为“区域性数字化智慧教育生态系统构建与应用”,从关注短期行为转向关注可持续发展;本研究的研究内容包括:区域性新课程资源建设与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区域推进、区域性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与新课程网络培训、基于网络的教育管理优化咨询、区域性网络教研与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绩效评估、区域性信息化教学创新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服务模式研究等,这些内容构成了区域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的主体。
(1)区域性新课程资源建设与整合。针对目前资源结构性缺乏以及教学针对性差的普遍现状,为区域内的各级各类学校提供综合的教育资源服务,实现每节课、每个章节、每个知识点都有优质、教学针对性强的资源可参考,切实降低教师备课工作量。研究将在整合学科教学资源、优秀教学设计方案及综合课例的基础上,建立八大交互性资源:一是同步定位资源;二是交流共享资源;三是错题解析资源;四是知识技能建构资源;五是精品课程资;六是数字化教材资源;七是虚拟实验资源;八是精美动画资源。学生通过这些资源的建构与学习,培训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改革。
(2)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区域推进,提升区域教学质量。信息化教学应用的效果、效率与效益一直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信息化教学要从个别学校的实验转向成片、成区规模化质量提升、效益提升,从而推动整个地区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福田信息化要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为核心,继续深化在各学科方面信息化教学的已有研究成果,同时在有条件的学校开展数学学科、基于项目的学习等试验研究,进一步增强课堂的灵活性、生成性和开放性。
(3)区域性推进教师数字化智能化教育教学能力与新课程混合式培训。区域性教师数字化智能化教育教学能力与新课程混合式培训的目标,就是构筑较为完善的教师数字化智能化教育教学继续教育网络支撑体系,实现区域内学科教师数字化智能化教育教学能力达标,提升校长与教科研团队的信息化素养与数字化智能化教育教学能力,促进专业人员和信息技术教师的发展。混合式教师培训模式是在任务驱动方式下,培训理念、培训方式、培训教材等多个层面的融合。混合式培训因其自身的异地异步、支持个别化学习、交流交互便利等特点,能够解决很多现有教师培训中的问题。
(4)基于网络的教育管理优化咨询。基于网络的教育管理优化咨询的目标就是依据教育信息化管理的实际需求,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管理优化咨询与指导的解决方案,促进组织机构和教育管理方式的变革,形成便于操作与执行的矩阵式管理结构,实现教育管理标准化和业务流程的优化,从而提升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
(5)区域性网络教研与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区域性网络研修和学习共同体建设主要包括精品研修课程、网络研修模式、学习共同体模式、教师专家互动模式、家校互动模式、教师网络研修激励机制、网络研修优质资源共享以及网络展示课、评课的技术实现等方面。要创设区域性网络教研社区环境,实现全区教师、教研员以及专家间“三位一体”网络教研模式,形成教师学习共同体。
(6)数字化智能化教育教学绩效评估。建构区域性教育数字化智能化教育教学绩效评估的模式与方法,寻找数字化智能化与教育教学效益的关系,通过数据挖掘的评估来揭示教育教学成本与效益,通过评估来促进应用。本项目要从系统发展的角度提出了面向过程的学校信息化建设评价思路及成熟度模型,以期对促进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全面评价、和谐发展提供建议和方案。
(7)区域性信息化教学创新探索。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探索新型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模式与方法,如1:1技术、手持式设备、数字星球、GIS系统、图形计算器等新型技术工具在促进认知、情境化、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方面的优势,探索出这些新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规律和特点,构建系列化的教学应用模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生高阶思维品质的形成。
(8)提升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推进学校整体创新。校长是教育信息化的领军人物,和谐校园生态系统的构筑、教育信息化的深层次应用、学校的整体创新发展都离不开校长的领导力。通过校长教育技术领导力培训和发展全面提升全区校长的教育技术领导力,从而为全区学校的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9)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服务模式研究。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服务模式研究的目标就是实现教育信息化与资深IT企业的接轨与合作,探索学校与企业互赢互利的管理与商业运行模式,逐步试点第三方服务商对硬件基础设施以及网络的维护与管理服务承包模式,降低教育信息化的总体拥有成本,提高效率。
拟创新点:从整体、系统的视角考察技术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环境等的角色与定位,进行区域信息化深层推进和创新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最终提出区域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途径,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信息化示范性学校,把福田区建成教育信息化发展与改革示范区,并以点带面,充分发挥示范带头辐射作用,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区域教育现代化的均衡优质发展。
四、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本课题首先针对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式、案例进行广泛的文献调研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将一系列的基础理论,如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内涵和本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教育信息生态等进行梳理和创新整合,然后就研究内容中的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在现有的VClass平台和基础学科资源网站等平台的支持下,进一步设计、开发和完善区域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学科资源库,并坚持深入一线教育教学中,和试验学校的师生、各级管理人员、校领导共同展开这一重大课题。
本课题拟采用文献调研、行动研究、开发研究、比较研究、内容分析法、案例研究法、调查访谈、理论建模、演绎归纳等研究方法。在项目的初期,需要以大量的文献调研和调查访谈为基础,构建整个研究与实践最基本的理论框架和操作体系,然后在确定整体研究框架和建立试验基地或试验区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的技术开发研究和行动研究,并根据各子课题的实际研究开展需要,综合应用案例研究法、内容分析法、演绎归纳等研究方法。
为了确保试验顺利有序的进行,本课题拟采取的措施如下:1. 对试验学校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正式开展试验前进行水平测试以用于效果对照,并帮助试验学校进行校园网环境优化,建立试验班级网站和学科教学网站;2. 对试验教师进行先期教育技术培训,并通过优秀课例观摩、专题研讨、集体备课、现场授课指导等方式对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培训,协助教师设计、开发、优化课件和综合课例的制作;3. 定期检查、指导教学设计方案,定期举行听课、评课或公开研讨课活动,定期进行专家讲座与报告,组织试验教师进行学校内部或区域内部研讨,加强专业研讨与交流;4. 指导试验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并积极开展校本教研、网络教研,区域移动教研,促进其个人的教师专业发展水平5.开展校长领导力培训,提高校长的信息素养和教育技术领导力。
五、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理论强调学习过程要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其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可见,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建构主义所倡导的学习环境是一种支持学习者进行建构性学习的各种学习资源的组合。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由于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进行协商会话和协作学习;又由于它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有利于情景创设和大量知识的获取和保持,为实现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环境提供了理想的条件。
2、教育心理学依据
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都有过这样的感慨。心理学的研究和教学实践也表明:采用生动的,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教学方式,可以成功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教师的一大任务。借助多媒体、网络环境帮助学生排除学习上的困难,激发他们的兴趣,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六、课题组织机构
领导核心成员:
李吉南 张健 陈祥俊 朱彩强
全面负责各课题机构的组织和协调工作,课题方向性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策。
教育专家:
通过举办讲座,将国际、国内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送到教学一线的教师。通过课例的收集和评议,提供现代教育课堂教学的楷模,同时和福田区有关部门共同设计课题实施方案,并提供实验指导。
常务领导小组:
黄晓波林志春曾宁及信息中心、教研中心各相关学科成员
负责各中小学课题的申报和管理;落实和检查各中小学的课题活动,制定相应的指导、检查和评价办法;配备课题急需的信息技术设备和软件;进行必要的信息技术培训和教育理论培训。
校级课题领导:
以校长为首教科研推进组
贯彻福田区总课题组计划,充分保障学校各课题小组的人力、物力,管理和协调学科教师和电脑、电教老师参与课题研究。
校本研究小组
以学科教师为主结合信息技术教师,在自愿的原则下对共同感兴趣的课题,组成校本研究小组。
七、课题初步计划
各校初步申报课题:
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讨论本课题申请报告,经过全面发动、充分酝酿,初步评审后上报总课题组。
现代教育理论学习:
聘请高校的知名专家、学者举办讲座、培训;在此基础上制作成电视片或网络化教程,组织全体教师学习
学习、运用阶段:
以同类课题为单位组织外出参观学习,同时引进一些现成的行之有效的成果在我区推广应用
确定各子课题:
经过总课题组评议,领导小组批准,确定各子课题的领导班子,组成成员,经费等等。
实施、评议阶段:
成立科研小组、确定研究方向,分步实施请专家指导,评议。
研究、贯彻、落实阶段:
将科研成果贯彻、落实教学的各个环节
结题、评价阶段:
组织课题组专家组对各级子课题科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