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校教育联盟网
今天是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 返回首页
政策文件 三通工程 专家队伍 智慧课堂 智慧管理 优秀论文 微 课 翻转课程 局长论坛 入会申请 关于我会
地方动态 专家视点 智慧校园 课题研究 智慧学习 智慧家教 智慧校园 校长风采 合作平台 证书查询 联系我们
重要通知:
  当前位置:首页 ->> 课题研究 ->> 课题成果
“信息化环境下农村留守儿童家校互动教育方式研究”中期评估报告

一、概念的界定
    在我们农村,一些学生的父母为了生计出外打工,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但大多数的子女都留在了农村家里,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戚一起生活,成为儿童中的一个弱势群体——留守儿童。
    信息环境下“家·校互动教育方式”的研究是针对目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存在互相脱节的问题提出的,是指作为影响学生发展的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相互影响力。当家庭和学校目标一致时,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就会相互合作产生合力,而当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目标不一致时,就会产生冲突,出现干扰、阻止和破坏教育的行为。实施家校互动教育方式研究旨在利用现有的学校教育资源,开发家庭教育资源,形成家庭、学校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合力,实现学校、家庭在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等方面的一致性与和谐性。
    本课题本着关注留守儿童,在信息化环境下从家校互动教育的制度、组织、方式和互动式评价方面进行探索。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积极探索家校良性互动合作的教育机制,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生活质量,优化育人环境,拓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渠道,促进孩子们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1. 通过对本校留守儿童基本状况调查研究,能够了解本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找到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和有效的辅导措施,使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2.做好留守儿童家校互动教育工作,能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减少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留守儿童平安成长。
    3.做好留守儿童农村互动教育工作,能促使外出打工父母安心务工,对我国的城市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作贡献,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社会的建设,对减少青少年犯罪、社会安定有积极的意义。
    4. 本研究可以积累一些留守儿童的家校互动教育的经验,探索信息化环境下农村留守儿童家校互动教育的有效途径,并加以推广。
    5. 通过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素质,初步培养教师具有从事心理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保障和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
    6.通过研究,同时也促进留守儿童家长提升信息素养,提高管理留守儿童的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一)课题研究目标
    1.提高学校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水平,创建一批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优化教育的方式和途径,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
    2.充分发挥和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和途径,探究挖掘在农村小学的条件下“家·校互动教育模式、方法和途径”,并将这些途径、方法、模式如何运用到留守儿童的教育实践中去,如何盘活这些模式、方法和途径,提升教育的服务功能,促进教育和谐、幸福。
    3.通过“家·校互动教育模式、方法和途径”,逐步提高家长运用现代化(如手机、上网、QQ聊天)手段本领与教师交流、探究留守儿童的教育策略,同时也就提高家长的育人素质和技能,提升家庭教育的素养。
    4.通过“家·校互动教育模式、方法和途径”的探究和实践,促进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方法更加科学化和人性化,远离暴力,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心理品质,快乐健康幸福的成长。
5.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克服、替代传统沟通模式的弱点,提高沟通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通过课题的研究提升农村学校信息技术的环境和硬件水平。
    2.探索信息化环境下适合本校师生“家·校”互动教育有效可行的模式和方法,并能充分的得到运用,提高育人效益。
    3.建立教师“家·校”互动评价模式。
四、课题研究主要思路
(一)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本课题属于应用性研究,应遵循理论先行、科研领路、注重实践的思想,走“理论——实践——研究、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行动研究技术路线。采用理论学习、教学实践、专题研讨、案例分析和专家咨询等途径进行研究,确保课题的科学、创新和有效。为了使课题研究顺利开展,按照“调查分析→案例分析(个案、普案)→制定方案、跟踪研究→采取方法、实施措施→总结反思、形成资料”这一程序来进行。其间学校应协调各种资源,包括周边学校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的调查分析、学校“校讯通”、“春苗之家”等的使用,并配备专家给予指导,并适时开展学术研讨和交流活动。最后学校根据各成员的研究进展与成果,协调人力对本课题的各种成果进行论证、实践、整合,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二)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分析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文献资料法等。
五、课题实施过程
(一)课题前期准备工作
    为了课题能够顺利成功申报,我校在2011年下期认真学习课题文件后,召开全校动员大会,成立了四个课题组,分别确定一个课题参加申报工作,最终《信息化环境下农村留守儿童家校互动教育方式研究》课题申报成功。在申报准备阶段,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前期调查工作,每个成员就当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学习教育、行为养成、家庭教育等进行调查,各自写出一份调查报告。课题组根据这些调查数据确定出研究的方向、目标、措施等,制定出课题申请报告书。
(二)开题后所做的工作
    2012年3月15日,江津片区四个子课题在我校进行了集中开题。开题后,我校课题组随即展开了研究工作。
    1.对课题组成员进行课题专项培训。由于我校多数教师是第一次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课题研究,在这方面的经验与理论、方法等都不足,因此,开题前期即对课题研究的相关制度、各自的任务分配及要求等进行详细说明。
    2.搭建信息环境下留守儿童家校互动教育交流平台。
    为了便于进行家校教育互动交流,我校搭建了多维的、立体的、多层次的交流平台:
    (1)设立“知心姐姐”信息。课题组在学校公布栏旁挂设“知心姐姐”信息,留守娃们可以匿名的方式给姐姐写信,姐姐就把回信有选择的张贴在公布栏边上,让留守孩子们都来看一看,这就起到了答一释十的效果。
    (2)以“春苗之家”为依托,开设亲情话吧,孩子想与父母说话了,就到话吧来。
    (3)与移动公司合作,开通校讯通。学校有什么重要活动,哪一个孩子为班级、学校挣得了荣誉等,都通过校讯通进行发布。
    (4)以“春苗之家”为载体,架设“三小留守亲情群”。课题组购置了10副摄像头和耳麦,以电子阅览室为基础,建起了“亲情聊天室”,让有条件的打工家长与孩子们能“面对面”的聊天。
    (5)架设网络交流平台。相继在学校网站上开辟《留守家园》专栏、《家长学校》专栏,开通“三小留守家园”新浪博客、“三小留守家园”新浪微博。通过这些平台,向家长们推荐优秀的家庭教育案例、先进的家庭教育理论,征集优秀的家庭教育故事、视频案例等等。
    3.开展家校互动教育交流活动。
    (1)家长进学校、课堂。2011年元旦,我校举办了一次“亲情运动会”,邀请留守在家的爷爷奶奶们与留守孩子一起,进行一系列亲情活动;从2011年下期至2012年上期,我校开展了“牵手家庭,携手教育——让家长走进课堂”系列活动,让留守家长们与孩子一起体验学习,与教师互动交流,感觉现代教学课堂;通过家长会与家长课堂,对家长们进行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学会如何浏览网页、使用QQ、收发短信等。
    (2)教师进家庭。以课题组教师牵头,带动全校教师,对学校456名留守孩子进行了家访,采集到第一手留守家庭资料,包括家庭经济状况、卫生状况、监护人状况、家庭教育状况等。利用家访的机会,对老年家长进行有针对的家教知识指导,为留守孩子送温暖、送亲情。
    3.加强课题组教师校本培训。加强教师信息技术现代化运用水平的培训,通过培训,课题组教师必须会做演示PPT,掌握QQ视频聊天的相关设置与视频录制,图像的简单处理等。课题组教师通过实地考察,远程培训等方式走出去,转化教育观念,提升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的能力。课题组的教师和班主任开通自己的博客和微博,扮演好教育者的主角。
    4.课题研究工作
    (1)课题初期调查。开题前后,课题组相继发放《留守儿童家校互动教育研究》问卷,其中学生卷200份,家长卷100份,教师卷46份,利用一周的课余时间,对这些问卷进行整理、分析,写出《信息环境下农村留守儿童家校互动教育方式研究》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2)完善相关课题研究制度。在学校教导处的指导下,制定出本课题常规管理制度、科研奖惩制度、课题研究评价制度等等。
    (3)在各班主任的大力支持下,对全校456名留守儿童的资料进行完善,包括代理家长信息、结对帮扶信息、集体生日信息、个人成长信息等等。
    (4)以课题组研究人员牵头,带动全校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个案追踪研究。每个教师每期必须上交两名以上个案研究,课题组教师必须追踪调个案3至5个。以大量的普案事例,分析、归类、整理,得出普遍性案例。
    (5)组织留守儿童开展一系列活动。组织留守儿童到重庆科技馆感受科技魅力;利用端午节、重阳节到寿星公寓为爷爷奶奶们送上节日的祝福;在三八节为远方的妈妈发祝福短信;每班每期至少举办两次留守儿童集体生日会;今年暑假,还选送一位留守儿童参加中韩两国青少年联谊活动。
    (6)对课题研究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课题组每月进行一次经验交流讨论会,每期上交一篇课题论文,由资讯员上传到课题网站(先后上传了8篇);对相关课题活动进行照相、摄像,并进行简单处理,然后刻盘保存。一些优秀的活动上传到上级部门,用以推广到其他学校,如家长进课堂系列活动、留守儿童集体生日活动先后在《江津网》报道出来,受到兄弟学校的好评。
    5.动员一切社会力量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教育的队伍中来。聘请离退休老教师当“代理家长”;区关工委在我校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的志愿者们每个月都会到我校进行“大手拉小手”的爱心互助活动;邀请心理专家到校进行“关爱留守儿童,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专题讲座;先后有渝津电力公司、香港福群会延续教育中心、珠峰汽车公司、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等社会团体到校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到现在为此,相关活动已先后开展20余次。
六、研究成果
    开题以来,经过组内成员的理论学习与实践,通过课题研究促进了我校留守儿童家校互动教育方式的变革,打破了传统的家校互动教育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我们从“信息环境下的互动教育方式”出发,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寻找留守儿童教育的有效途径,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不断实践、不断反思和交流、不断改善教育行为,提升了老师们的服务意识和教育教学水平。我校于2011年下期至2012年上期举行的“牵手家庭,携手教育——让家长走进课堂”系列活动、2012年“情牵留守,欢乐六一”集体生日活动在《江津网》报道。本课题开展研究以来,课题组教师的科研素质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和思考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上传到课题网站材料8篇,所写论文获江津区级奖励1篇,获重庆市级奖励4篇,发表论文1篇。
    在实践中,我校还落实了一些规章制度,比如每班每期至少举行一次集体生日会;每个留守学生每期至少一次家访;每月一次“大手牵小手”互助活动;有条件视频的孩子每周一次与父母“零距离”接触机会;教师代理家长制等。
七、今后研究计划
    1、邀请市区领导专家对我校课题进行专题指导。
    2、继续深入进行留守儿童的个案追踪,在众多个案中找到一些普遍规律,为广大留守儿童案例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3、力争社会各界的支持,尤其是电信和移动等通信运营商的支持,在政府主导下,把留守儿童亲情电话局域网办起来。
    4、加强全校教师的理论学习,把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方法等通过校本培训的方式,在全校推广,继而向片区外学校推广。
    5、加强与其他兄弟学校的横向联系,与相关课题研究学校进行合作,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实现资源的共享。
    6、力争在结题时,形成以下成果集:“ 家·校互动教育”系列经验论文集和个案研究集;农村留守儿童‘家·校’互动教育”的有效模式、方法和途径金点子集;留守儿童心理品质及情商转化数据统计分析报告;教师培训资料、典型活动、个案研究、家校互动交流录像和视频影视集等。
八、问题与反思
    我们课题组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理论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但在实践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
    1.学校教师参与度不够。有教师认为,留守儿童课题研究只是课题组成员几个人的事,与他无关,要么不做,要么应付了事,导致需要其协助完成的研究任务总是不能很好的完成。鉴于此,学校领导应从教育行政的角度出发,把课题研究工作扩大化,任务化,制度化,同时加大奖惩力度,争取与绩效考核等挂钩,以充分调动全校教师的积极性。
    2.教师心理教育素养不够。我校教师多数都是中师生毕业,还有部分是民师转正,普遍没有接受过心理教育理论的系统培训,在面对各种各样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时,只能凭借自己平时的经验积累进行心理辅导,显得心力不足。虽然课题组制定了送培心理教师的计划,却由于师资缺乏,任务繁重等因素而一搁再搁。
    3.课题研究材料收集和整理显得不足,尤其是视频材料方面。课题组多数研究人员都是第一次参加课题研究,缺乏研究工作经验,往往会出现研究了但没有记录下来的习惯,也没有向外宣传、推广的习惯,这从我校缺少视频成果材料就可以看出来。
    4.家长尤其是留守在家的老年家长的信息素养不够。在我校456名留守儿童中,会会浏览网页的家长占31.3%,会QQ视频聊天的家长占28%,不会收发手机短信的占8.6%,只会看不会写发短信的高达24%。这些都为家校之间快速有效的信息交流带来很多不便。
    5.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方面由于现在的教师面临的考核多、检查多,教学任务重,工作时间紧,导致分配到留守儿童身上的精力就相对不足。其次是教师所处的经济环境不容许作出更多的物质上的关爱。试想,班主任给每个打工家长打一次电话,那长途话费就是一笔负担。我校平均每个班都有一二十名留守儿童,如果每个孩子都按时得到老师物质上的关爱,经济本来就不宽裕的农村教师就为显得捉襟见肘。
    学校是留守儿童教育的主阵地,教师是留守儿童教育的实施者。但学校与教师的力量是有限的,仅仅依靠这两者远远不够,还必须调动起社会的力量。千万农民工为社会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社会理应回报他们,免去他们的后顾之忧。培养照顾好留守儿童,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改变当前妇联、共青团、学校、慈善企业等各自为战、多头参与而形成的“零敲碎打”式的格局,改变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中的“运动式”、“一阵风”,更多强调社会影响、较少关注实际效果的短期行为模式。在调动社会资金改善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条件和校园文化环境的同时,建立以学校为主体+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政府提供政策法规保障、公司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家庭、高校、卫生、新闻媒体等协调配合的留守儿童关爱新机制。通过调动各方积极性,整合社会力量和资源参与留守儿童培养,形成城市反哺农村、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留守儿童培养长效机制。
    科学的留守儿童关爱培养体制,离不开优质的师资队伍。教育主管部门应对留守儿童学校教师进行专项培训,特别是加强核心价值观、心理健康、行为养成等方面的专业培训。通过各种途径的培训,促进留守儿童所在学校的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满足教师参与留守儿童培养的需求。改革考评体系,把留守儿童的建档工作、教育工作、家长联系、目标考核纳入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保证留守儿教育的制度化和常态化。通过这些措施,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提供 “留得住、用得上”的优质师资。
 

>>浏览全部0条评论
主题:
验证码:
 
内容:
您的IP:3.141.32.252,请注意文明用词
 
政策文件
more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7年教育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6年教育
关于印发《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2016
关于印发《教育部科技司2016年工作
教育部关于印发刘延东副总理在第二次全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5年教育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4年教育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教育局关于加快推进
 
智慧校园示范校
more
浙江余姚市举行“智慧课堂”观摩研讨活
甘肃庆阳市智慧校园项目推进会召开
安徽肥西县建设智慧校园 提升学校办学
到2020年 江苏无锡将建成100所
辽宁省城市和农村数字校园建设对比研究
安徽蚌埠市探讨大数据环境下的精准教学
陕西铜川市教育局:建设数字校园 打造
华中师大一附中智慧教育探索与实践
贵州黔东南州教育局召开“智慧校园”建
甘肃天水市委常委、副市长李晓东调研智
 
智慧家教
more
孩子寄宿家长别撒手不管 心理疏导消除
高三家长,怎样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高三关键期家长需要掌握的与孩子沟通技
高三父母要做孩子精神盟友
高考过后家长应多与孩子沟通交流
帮孩子克服社交恐惧
北大妈妈教子经:良好的心态是成功必要
请把志愿决定权还给孩子
大考后,帮孩子舒缓心理压力更重要
家长跟孩子谈话要注意技巧
 
三通工程
more
江西:景德镇市中小学教师“班班通”教
江西:宜春市宜丰县举行中小学教师“班
河南兰考县教体局开展“网络空间人人通
四川:南充市教育局举行人人通平台应用
浙江:2017年全省网络学习空间人人
广东:潮州763所学校实现“校校通”
贵州:"宽带网络校校通"有成效 中小
贵州:黔东南州台江县教育信息化“三通
甘肃:甘南自治州迭部县举办“班班通”
广东:清远市已完成1.1万个教学班“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诚聘英才  |  商务合作  |  版权声明  |  返回首页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基础教育专业委员会官方网站   Copyright ◎ 2015-2020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zhihuiedu168@163.com     电话:010-59625368     QQ:1607068531     2519490010 
京ICP备202407251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