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又称为分组教学、能力分组,它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
分层教学有利于中高层次学生提高积极性和增强自信心,但对于成绩处于低层次的学生没有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可能适得其反.同时由于对“高能儿童”给予的特殊照顾,还可能助长了他们自高自大的骄傲习气,“低能儿童”则由于不平等的待遇,则心情低落,身心颇受伤害。由此看来,分层教育的弊端不容小觑。
基于以上分层教育形式的弊端,分类教学在大家的呼喊中应运而生。宋代教育家朱熹曾说,“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因材施教的真谛在与教人要“因其材”,才能使人“尽其材”。
通过以上介绍,阐述了分类教学对于孩子的重要性。那么这里讲述的分类教学指的是什么概念呢?分类教学则是老师根据学生自身在知识、技能、能力倾向方面不同的情况,对学生个人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教育,让学生明确自己的长短板、优劣势,真正意义上做到因材施教。但是平时的考试结果则是一张简简单单的试卷外加一个分数,从成绩单中,不能准确的看出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在哪里,也就是“病因”,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前提条件是,对学生的学业情况进行剖析,诊断。
众多教育发达国家早已开始了分类教学的推广,其中以美国较为突出,在学生的成绩报告单中,囊括了众多信息量,是对学生的多元评价。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教育改革的推行,分类教育也将逐渐替代分层教育。
作为教育大国,中国将迎来中小学学业评价考试改革的三年,实验区采用了一种新的考试模式——TAST(泰思考试),TAST的模式就是将中国的分层教学引导向分类教学发展,它根据新课程三维标准,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结合教育学领域、心理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生成的以:知识、技能、能力为显性维度,过程、方法、策略、情感、价值、态度为隐性维度的三维立体结构。通过成绩报告单,老师们可以看出学生的长短板、优劣势,然后进行针对性教学、辅导,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备课调整,同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建议家长给孩子进行学业规划,培养孩子能力板块擅长的项目,做最好的自己。并且学校招聘人才可以根据考生在知识、技能、能力板块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招聘,从而确保了优质的生源。
人非智能之士,每个人都是人才,只要把他摆在合适的位置。所以老师、家长应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