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校教育联盟网
今天是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 返回首页
政策文件 三通工程 专家队伍 智慧课堂 智慧管理 优秀论文 微 课 翻转课程 局长论坛 入会申请 关于我会
地方动态 专家视点 智慧校园 课题研究 智慧学习 智慧家教 智慧校园 校长风采 合作平台 证书查询 联系我们
重要通知: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视点 ->>
陶西平:未来不再遥远

    随着时代面临严峻挑战,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人们对未来,对未来的教育充满着憧憬和期望,对未来教育有着许多畅想。

  对未来教育不同专家有着不同的看法。比尔·盖茨曾经说过:21世纪学校形态将根本改变。但也有专家说,如果将现在的人冷冻起来,100年以后再使他复活,他到处好奇地观看,对周围的环境都不认识了,但是走到一个地方,他说我认识,那就是学校。就是说,未来即使社会各个角落都变了,学校也难改变。

  我想,现在关于未来教育和未来学校有着许多不同见解。

  一种是理想主义。 认为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技术都将发生巨大变化,互联网+教育,人工智能+教育,将使得教育包括优质教育的普及,以及学习包括终身学习的形式发生根本改变,学校将被更为广阔的平台取代,自主学习将成为主要途径。有人甚至提出将来可能在人脑中植入芯片,或者通过人工智能制造大脑,来使知识和思维形式自动形成。

  一种是实用主义。 认为未来随着教育技术对教育的改变,将对应对各层级和各科的考试提供强大助力,充分发挥技术对提高学生学业水平的作用,将改变应试的格局。

  一种是批判主义。 认为过分强调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将忽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将促使人际交流肤浅,甚至造成视力减退、网络成瘾、网络犯罪。也有的专家认为互联网的应用将培养出精致的个人主义者或者愚蠢的下一代。

  对未来教育从不同角度的种种推想

  对未来教育的关注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但未来教育和过去教育以及现代教育一样取决于三个重要因素。

  时代变化决定未来教育。 教育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科举制度的诞生,发展,演变以及消亡都和时代发展有着密切关系。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同时期发布的报告,也都显现出时代的特色,1972年正是世界经济蓬勃发时期,当时发布的《学会生存》的报告,充满了科学主义和经济主义,提出了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1996年当世界经济已经消退至低谷期待新世纪复苏时发布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充满了乐观主义和理想主义,提出了“四个学会”(认知,做事,生存,共处);而在2015年世界已经充满经济发展、社会包容性以及环境的可持续性的矛盾带来的诸多危机时发布的《反思教育》的报告,明确提出教育不能单纯为经济发展服务,应当强化培养社会责任感和能力的人文主义教育价值观。因此,未来教育也不可能脱离时代的变化,必然会有浓重的时代色彩。

  文化传统制约未来教育。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身的文化传统,长期形成的文化传统成为国家和民族教育的底色,未来和过去、现在一样,尽管教育的国际交流、借鉴、融合会不断增强,但是国家和民族自身文化的传承,国家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难以有统一的标准格式,未来教育是多元化的,未来学校是多样化的,不可能形成世界统一的教育形态,多元化仍然会是未来教育的重要特点。

  技术发展改变未来教育。 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的发展,对教育将产生巨大的影响。近年来在教育领域,一是在线教学,有MOOC(慕课)与翻转课堂;二是移动应用,有平板电脑、自带设备与移动学习;三是教育大数据,有学习分析、量化自我与学习管理系统;四是智能技术,如有虚拟助手、情感计算与人工智能;五是工程创新,有3D打印、创客空间、物联网和机器人;六是交互技术: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和自然用户界面,等等,都进入了教育领域。不仅推动了教育的普及,也促进了教育的改革。最近广泛受关注的STEAM教育和创客教育就是信息化的重要产物。随着技术进步的飞速发展,对教育的影响也会越来越深远。

  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可能深刻影响教育

  教育内容方面,可能从以知识、技能为主,转向以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主。

  教育方式方面,从死记硬背转向探究式学习,注重建构,项目学习,合作学习。

  学校和教育功能方面,学校的边界被消除,更多的教育渠道形成;教师功能被解构,教师可能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育评价方面,由于以上变化,有可能建立起符合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要求的教育评价体系。

  教育干扰。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使用,也可能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法国国民议会在今年7月30日通过关于禁止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的法案,今年9月1日起生效。

  我们可以畅想遥远的未来教育,但更需要从现实出发,探索通向不再遥远的未来的道路。对未来教育的研究应当坚持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未来教育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探讨适应未来世界发展变化的相对理想的教育。

  未来是没有时间边界的,但研究未来教育应该是有时间边界——我想中国的阶段性研究可以确定在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的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我国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的时间范围内。

  未来是没有空间边界的,但研究未来教育应当有空间边界,中国未来教育的研究,应该强调中国自身的特性,要对“两个一百年”期间,特别是至2035年的中国教育开展研究。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未来教育是在现实教育基础上通过教育改革逐步形成的。

  不再遥远的未来,应当把重点放在未来教育能够保证每个孩子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实现普及与条件的协调。 使基础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全部是在具备良好办学条件的前提下完成。

  实现个性与共性的协调。 有科学合理的教育体系,能为每个人的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奠定基础。不将共性与个性割裂。

  实现公平与选择的协调。 创造良好的环境,形成良好的机制,既为提高国民素质奠定基础,又为国家科技和人文领军人才脱颖而出奠定基础。不把公平与选择割裂。

  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的协调。 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为提高国民素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奠定基础。不把学校和社会割裂。

  实现技术与实效的协调。 要将先进技术融入教育的过程,实实在在地增强教育普及和提高的能力。

  期待不把技术应用与教育实效割裂

  正如2015年9月15日,OECD(国际经合组织)发布的全球首个15岁学生数字化技能评估报告——《学生、计算机与学习:促进彼此联系》中指出:尽管ICT(信息与通信技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越来越普及,但是这些技术并没有广泛应用于正规教育。另外,即使在ICT广泛应用于课堂的国家,对于学生成绩的影响也喜忧参半。实际上,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结果显示,即使在信息技术教育投入巨大的国家,学生的阅读、数学或科学成绩也没有显著提高。

  这说明,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绝不是简单地将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加到互联网上,不是物理变化,而应当是化学变化。技术可以放大杰出的教学,但是再伟大的技术也不能代替平庸的教学。

  沃尔特·艾萨克森在《乔布斯传》中说: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就是创造未来。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面对未来教育的理想,需要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同时又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和策略。走向未来的教育改革是一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艰苦的渐进的动态过程,充满着矛盾和困惑,充满着不同观点的争议,充满着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的阻力,需要改革的担当和勇气,需要改革的决心和智慧。


>>浏览全部0条评论
主题:
验证码:
 
内容:
您的IP:3.145.156.46,请注意文明用词
 
政策文件
more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7年教育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6年教育
关于印发《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2016
关于印发《教育部科技司2016年工作
教育部关于印发刘延东副总理在第二次全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5年教育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4年教育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教育局关于加快推进
 
智慧校园示范校
more
浙江余姚市举行“智慧课堂”观摩研讨活
甘肃庆阳市智慧校园项目推进会召开
安徽肥西县建设智慧校园 提升学校办学
到2020年 江苏无锡将建成100所
辽宁省城市和农村数字校园建设对比研究
安徽蚌埠市探讨大数据环境下的精准教学
陕西铜川市教育局:建设数字校园 打造
华中师大一附中智慧教育探索与实践
贵州黔东南州教育局召开“智慧校园”建
甘肃天水市委常委、副市长李晓东调研智
 
智慧家教
more
孩子寄宿家长别撒手不管 心理疏导消除
高三家长,怎样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高三关键期家长需要掌握的与孩子沟通技
高三父母要做孩子精神盟友
高考过后家长应多与孩子沟通交流
帮孩子克服社交恐惧
北大妈妈教子经:良好的心态是成功必要
请把志愿决定权还给孩子
大考后,帮孩子舒缓心理压力更重要
家长跟孩子谈话要注意技巧
 
三通工程
more
江西:景德镇市中小学教师“班班通”教
江西:宜春市宜丰县举行中小学教师“班
河南兰考县教体局开展“网络空间人人通
四川:南充市教育局举行人人通平台应用
浙江:2017年全省网络学习空间人人
广东:潮州763所学校实现“校校通”
贵州:"宽带网络校校通"有成效 中小
贵州:黔东南州台江县教育信息化“三通
甘肃:甘南自治州迭部县举办“班班通”
广东:清远市已完成1.1万个教学班“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诚聘英才  |  商务合作  |  版权声明  |  返回首页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基础教育专业委员会官方网站   Copyright ◎ 2015-2020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zhihuiedu168@163.com     电话:010-59625368     QQ:1607068531     2519490010 
京ICP备090577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