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具备哪些管理智慧?(上) |
【 小
中 大
】 |
前面我们讨论了教师的两个专业智慧。第一是课程智慧,这是第一道关口。一个好的老师,他就是应该不断地阅读,寻找新的资源,那样,他讲课会比较丰富。第二,教学智慧。如果只有课程智慧而没有教学智慧,就不能落实到课堂。课程智慧与教学智慧这两个智慧加起来,基本上能够构成一堂好课。什么是一堂好课呢?我们可以提出几个标准:第一,这个人上课资源比较丰富,这是一条很重要的标准。第二,这个人能够唤醒、激励、感染他的学生,我们把它叫传道。第三,他不仅是传道,他还能够讲知识,讲得明白。他能够把简单的知识讲得明白,会讲课的老师就是这样:从总体上讲细节,一旦从总体上讲细节,他就能够把简单的知识讲明白。反过来,你要是只讲细节,回不到整体,他就会把简单的知识搞复杂。
关于教师的教学智慧,我提出几个说法:第一,要能够把简单知识搞复杂,你有没有这个本事?这个本事很重要。大学老师一般有这个本事,他就把简单的问题搞复杂。但是,仅仅具备这个本事是不行的。有些大学老师一到中小学上课,就上不下去了。学生听不懂。他不讲学生还有一点懂,他一讲,学生就一点都不懂了。为什么呢?他就只知道把简单搞复杂。他不知道,接下来应该还要做一道工序:能够把“复杂”还原为“简单”。这才是高手。这就是“教学智慧”。可以概括为几条原则。第一条原则叫“深入”,就是把简单搞复杂。第二条原则叫“浅出”,就是由“复杂”再回到“简单”。这叫“深入浅出”。这样,他讲课就会讲得精彩。一个老师既能够深入,又能够浅出,这个老师讲课就有某种“节奏感”。有时候,你去听课,感觉某个老师善于讲课,但你又不知道他好在哪里,你说不出来。其实,他就是有“节奏感”。他不会一下子把学生搞懵。他会像唱歌那样,慢慢地引入,忽然达到一个小高峰。然后,慢慢地徘徊一阵子。忽然,往上面升上去,又再往下走。这就是节奏感。任何好听的歌都有节奏感。我给老师们推荐的一首歌,你去把它找来听一听。当然,其他歌都有节奏感,我最喜欢听的歌就是这一首,我是说它有节奏感。这首歌叫《I’ll always love you》(我永远爱你)。这是美国的黑人歌手休斯敦唱的。她的歌就唱得好。我缺乏激情的时候,我就听一听她的歌。听她的歌,就会坐得很直,干工作就有劲了。这样的歌曲就是好。它有节奏感。这是我们说的教学智慧。
如果一个人有课程智慧,有教学智慧,基本上就可以说,这个老师能够上一堂好课。但是,仅仅能够上好一堂课,还是不行。有的老师上课不错,但是这个老师被学生讨厌。所以,我们讨论了教师的“课程智慧”,“教学智慧”之后,我们要讨论教师的“第三种智慧”。我把它叫做“管理智慧”。
民主管理
教育管理的第一个智慧,我把它叫“民主”。民主这个词太大了,请老师们把它还原为一个小概念。什么叫民主呢?就是尊重学生。遇到什么事情,与学生商量,这叫民主。民主就是这么简单。与民主相反的状态,就是什么事情都由这个老师说了算。学生不同意,也要执行。这叫做单独的裁定,简称“独裁”。民主就是让民众自己做主,让学生自己做主,遇到什么事情,与学生商量,这是民主。
我们提供的第一个案例,是魏书生老师的讲座。老师们可能看过他的书和录像。魏书生的书影响中国一代、两代甚至三代班主任。很多老师做班主任,遇到问题的时候,在学生面前流眼泪的时候,他回到家里就开始看魏书生的书。看魏书生究竟是怎么跟学生交往的。我们推荐几个片段,请老师们看看,看看魏书生他怎么谈论他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播放魏书生老师的录像:“为师从教不可不听的演讲”)
你知道什么叫民主,他的解释就是这样:让学生自己作主,当学生遇到什么困难,学生作主之后,遇到什么困难,学生可能解决不了,然后,我来帮助你一下。这就是民主。各位老师可能会觉得这个太遥远了。迟早有一天,你会觉得不遥远。什么时候呢,就是当你的孩子长大了,你就觉得不遥远了。有些家长,就是“不自觉”:孩子已经长那么高了,他都不知道“放权”,还要这个家长说了算。总有一天,这个儿子把他的父亲揍一顿,他的父亲才知道:“哎哟,算了,再不放权不行了。”在乡村,男孩一天天在长大,往往在这个男孩到了快要谈恋爱的年龄,或者正在谈恋爱的时候,他感觉到他没有权力,他的女朋友瞧不起他。这时,他最想争取权力,想用武力解决问题。我和父亲之间没有发生这种冲突,因为我父亲很自觉。他知道我长大了,我对他说话声音提高一点点,他就说:“好吧,好吧,听你的。”
可是,很多老师不理会这个道理。无论学生声音提高多少,无论学生有多么强烈的渴望,他们想自己做什么事,老师就是不干,就是不放手。
魏书生老师的解释就是这样:我们只在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你如果能做的事情,你去做吧。他对民主的解释就这么简单。我们再看看他相关的说法。(播放魏书生老师的录像:“为师从教不可不听的演讲”)
有很多人现在批评魏书生老师,说魏书生有一个最糟糕的做法:挑起群众斗群众。学生一旦做了什么错事,马上有学生盯着,让你写几百字的说明书。有人说,这有点像文革时期的做法,相互揭发和批斗。
我对魏书生老师的基本感觉是:这个人很智慧。第一,魏书生老师的做法和中国现阶段的民主基本上是吻合的,不必用未来的民主来挑剔他的民主。第二,魏书生老师有一个可爱的地方,他有一种东北人特有的智慧和幽默。要做到这一点,也不容易。他讲课总是慢慢地讲。你在笑,他不笑。你听得很激动,他不怎么激动。这种智慧一般人是没有的。第三,魏书生站着讲课。我做讲座总是坐着讲,受不住啊。他为什么能够站着讲呢?他说是因为他重视身体锻炼。他每天坚持长跑。这是有“实践智慧”的人。
我希望老师们去买魏书生的书和光盘。有一段时间我很想看魏书生的书和光盘。为什么呢?因为有很多神奇的传说。据说魏书生到外面出差,十天,半个月,或者,二十天。老师出差期间,班上的学生该干什么照样干什么,没有出任何乱子。他出差20天,不请任何一个老师代课,班上学生的考试成绩照样很好,班上的管理很有序。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就开始看他的书。看了他的书之后,我相信,群众之间相互监督是对的。比方说我要是做了一件错事,我在外面做了一件很不正当的事,我的邻居都要骂我了,很正常嘛。关于魏书生老师的管理经验,大家可以去读他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最初的版本我看过,新版本我也看过。这本书写得不错。他做班主任的智慧,现在看来还是很少有人能够超越他。在中国的背景中,魏书生老师的民主管理基本上是可以理解的。他的核心精神是“让学生自己作主”。辅助的办法是让学生帮老师,然后是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班主任工作漫谈》大量地谈论如何让学生自己管自己,这很重要。
再推荐一个案例,请老师们到网上去下载。现在班主任遇到一种新的制度,叫做“导师制”。这是说,每一个老师都是班主任。这是第一个说法。第二个说法是:每一个班主任都是导师。
每一个导师都是班主任。这怎么可能呢?当然有可能。大学老师往往就是这样做的。每个老师带几个学生,他们成为“研究生导师”。怎么辅导学生,这是导师的责任。他提供个别辅导,必须这样做。每一个导师带几个学生,这跟一个班主任带一个班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很不一样。大学里有辅导员,同时还有导师。辅导员跟学生的关系是不错的,但是无论关系怎么不错,还有一种交往更重要:就是导师跟学生之间的交往。导师带几个学生,他的人格魅力,他的生活方式,他的学术激情慢慢地会影响他指导的每一个学生。可是,我们现在遇到一个难题:就是一个班就那么几个老师,却有那么多的学生,怎么办呢?他做不到。因为,一个老师不可能带30个学生,那会回到班主任的状态。所以,凡是有导师制推行的地方,最后都会有一个策略作为辅助,叫做“导生制”。就是说,总有一些学生,相当于是小组的组长。遇到小事情,由组长解决。解决不了的,再由导师出面解决。一个导师带20个学生。20个学生可以分成5组,每组4个人。或者,分成4组,每组5个人。然后,每组有一个组长。这就是“导生制”。把“导师制”和“导生制”结合起来,估计这是中国班主任制度变革的未来方向。
现在很多初中和高中,开始有这样的制度变革。第一个学期只有一个班主任,没有导师。一个学期之后,各个老师给学生上课,有了一个学期的交往。学生都知道哪一个老师有什么性格,他喜欢哪一个导师。从第二个学期开始,学生就开始选导师。学生选导师,这是很尴尬的事情。有时候,一个导师,学生普遍喜欢。一个班50个人,就有20个学生选这个老师。有的老师性格古怪,生活方式萎靡不振,学生在这个老师这里找不到感觉,他们会躲避这样的老师。他们不会选择这个老师做导师。
这种做法慢慢的会带来一些改变。现在中国有很多学校——南京、山东、广东、海南等很多地方的学校都在试行“导师制”。我们在网上看到一些资料和相关的报道。教育中的民主,在魏书生这里,我觉得,在导师制这里可以获得一些补充。魏书生老师的做法是有意义的,但需要有另外的补充。魏书生管的范围还是多了一点。魏书生的说法是: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就是说,每一个时间都有事情做,每一个事情都有时间做。我后来听了他的报告,我感到有点疑惑,或者说不太赞成。按照他的方式,会把学生的时间完全分割掉。学生来到学校,一天八个小时。他基本上把八个小时安排得满满的了。在那里,没有哪个孩子敢说:我现在什么都不想做,我就喜欢发呆。这是绝不允许的。你说:“发呆当然不允许嘛,在学校怎么能发呆呢?”我觉得发呆也是可以的嘛,我做学生的时候经常发呆,也不影响我今天成为一个正常的人。发呆是人的权利,有时候人就需要发呆。如果学生忽然想到:“我要看另外的书,我哪里也不想去,就想在教室里面看书”。那魏书生说:“不行’。魏书生老师的办法是:你一定要跑出去,每天要跑多长时间,是有规定的。魏书生老师有很多规定,一系列的规定,太细节了。如果管得太细节,就把一个人的时间全部瓜分掉了。你知道什么是独裁吗?最独裁的方式就是:把人的自由时间全部剥夺掉。
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魏老师的方法是值得人们借鉴的。魏老师的这些经验如何借鉴,如何通过阅读来理解他的经验,在最后一个专题中,我们还会讨论,我们暂时过渡到下一个部分的讨论,讨论的主题是“管理的技巧”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