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校教育联盟网
今天是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 返回首页
政策文件 三通工程 专家队伍 智慧课堂 智慧管理 优秀论文 微 课 翻转课程 局长论坛 入会申请 关于我会
地方动态 专家视点 智慧校园 课题研究 智慧学习 智慧家教 智慧校园 校长风采 合作平台 证书查询 联系我们
重要通知: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文件 ->> 地方文件
关于印发阜阳市教育信息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阜教办〔2013〕34号
  各县市区教育局、市教育局开发区分局,各直属学校:
  为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精神和全国教育信息化电视电话会议工作部署,加快推进阜阳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现将《阜阳市教育信息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印发你们。请参照实施。
  阜阳市教育局
  2013年5月6日
  阜阳市教育信息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
  为深入贯彻全国、全省及阜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和全国教育信息化电视电话会议工作部署,加快推进阜阳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结合省、市“十二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各项目标任务,特制订《阜阳市教育信息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
  一、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在“科教兴阜”、“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引领下,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先后实施了“省义务教育分期还款配电脑计划”、国家“农远工程”项目、省标准化学校“班班通”项目等一系列重点建设工程。特别是从2008年以来,市教育局连续五年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十项重点工程之一积极推进,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全市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计算机生机比例和校园网数量稳步增加,截至2012年底全市中小学生机比为20:1(其中高中13.3:1、初中21.1:1、小学45:1、中职9.4:1);宽带(包括ADSL)接入互联网的学校达90%;有6000多个班级安装了“班班通”多媒体教学设备(含2012省标准化学校建设项目4091个);建有校园网的学校近200所;建成了阜阳市“国家教育考试考务管理与服务平台”,完成了阜阳教育城域网一期工程基础平台建设。
  2.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明显提高。2005年,我市中小学校能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教师农村还不足20%,城市不足60%。通过近几年的培训和应用推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有明显提高。2012年我市全面启动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培训考核后,各县市区高度重视,积极开展教育技术能力校本培训,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每年各地都补充了一批信息技术专任教师。到2012年底农村教师能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达到50%左右,城市达到95%以上。
  3.教育资源建设步伐加快。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高度重视资源建设,注重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和本地优秀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十二五”以来,全市中小学配置的教学软件资源(包括光盘)超过1600万元,初步缓解了基层学校教学资源紧缺的状况。全市有500多节优秀教学课例在全国全省获奖,其中2012年推荐的48节多媒体优秀教学课例经中央电教馆审定已由电化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正式出版。同时,市教育局以阜阳教育信息网为平台,为广大中小学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提供服务。
  4.各项应用研究活动成果显著。市教育局每年都举办各类电教和信息化应用活动,连续多年开展的全市中小学教师多媒体教学大赛、中小学电脑制作评选、电教学术作品评选和农远应用新星评比等活动,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各级电教部门深入开展电教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有效促进了教学应用。
  5.创新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新成就。“十二五”以来,市教育局在经费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借助实施农远工程,积极探索欠发达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途径,市教育局连续五年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十项重点工程之一积极推进,不断探索创新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思路,先后出台了《阜阳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阜阳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考核方案》、《关于加强中小学电化教育队伍建设的通知》、《阜阳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方案》、《关于认真做好电化教育听课评课工作促进多媒体教学和优质资源应用的通知》等文件。2013年被市教育局确定为教育装备与信息化建设年,我市还率先在全省成立市级“市电化教育协会”,有力促进了欠发达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受到省电教馆和中央电教馆领导的重视和好评,颍东区被国家定为教育信息化实验区。
  (二)存在问题。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迫切需要相比,与国家和省、市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教育信息化仍是我市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之一。
  1.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教育信息化的观念、意识不强。部分同志对教育信息化了解不多、学习不够、研究不深,尤其是基层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信息化基础设施较薄弱。原国家配备的农远工程设备由于过了使用期、配置较低和损毁报废,已大多不能用于教学。各地各校计算机虽有一些补充,但远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目前中小学计算机不足(全市70%的学校没有配备计算机教室)是制约课程开设、技能培训和优质教学的重要因素。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当地政府对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缺口较大。
  3.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全市县区、城乡、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无论是基础设施、资源建设,还是教师技术能力水平与城市学校差距较大。特别是农村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偏低。信息技术专任教师严重缺乏。网络管理、技术维护人才更是缺乏。
  4.教学信息化软、潜件建设和应用处于低水平状态。各地(校)教学资源库缺乏有效整合,绝大多数学校的网络接入带宽较低,据调查,农村中小学校宽带均在10兆以下,“班班通”安装后网速不能满足教育教学应用需求。教育信息化在课堂教学层面应用方式单一,对于新型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受电脑设施和师资制约,一些学校没能按国家课程方案开足开齐信息技术课程。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科研和教学质量提升的贡献率还有待提高。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均衡发展、改革创新和质量提升为最终目标,以积极融入“长三角”和加快皖北发展为契机,以完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和教育信息化软环境建设为重要抓手,以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力构建为重要任务,着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大力提升阜阳市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为创建和谐阜阳作出贡献。
  三、基本原则
  (一)科学设计、超前部署。将教育信息化纳入全市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体系、标准、平台等进行科学论证、设计,教育信息化能够形成一个满足管理、教学、考试、服务等多功能、一体化的整体系统;加快教育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做好教育信息化人才储备,构建完善的教育信息化支撑与保障体系。
  (二)统筹规划、完善措施。在进行科学设计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省相关要求、标准和阜阳市实际,对全市教育信息化发展进行统筹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各阶段主要目标,完善落实措施,保障教育信息化有序推进。
  (三)把握需求、服务应用。以阜阳经济社会发展对实现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要求为导向,以满足教育教学需求为根本,整合各类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建立教育教学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和管理方面的优势,使教育信息化真正服务于教育教学改革。
  (四)项目示范、典型引路。通过设立教育信息化综合实验区、实验校、数字化校园试点校、“班班通”应用示范校、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示范校等一系列示范项目,充分发挥项目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提高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服务教学的能力。以应用促建设,边应用边建设,以实效作为检验教育信息化项目的标准,不断提高教育信息化的实际作用和效果。
  四、总体目标
  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以建设、应用和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为手段,促进所有学校能够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帮助所有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平等、有效、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到2015年,我市教育信息化整体建设水平步入全省中上等行列,对阜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充分显现。
  1.加快“三通两平台”建设,基本建成网络、资源和服务全覆盖的阜阳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信息化基础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不断加强。
  2.完善与丰富阜阳教育信息网和阜阳市教育信息基础数据库。继续探索教育信息资源和信息产品的开发激励与引入共享机制,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能力全面提升。
  3.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规等软环境体系、完善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各方力量积极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引导信息化人、财、物等资源优化配置,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4.加强中小学信息化管理与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在全市中小学建设一批特色鲜明、服务育人的教育信息化实验校和示范校,发挥教育信息化示范辐射作用,促进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全面提升。
  五、发展任务及重点工程
  (一)主要任务
  1.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
  (1)加强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造和完善中小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教育网络体系建设,提高终端设施普及水平。普及终端设施,大幅度提高教学装备水平,尤其是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校校通宽带、班班通网络”的建设力度。到2015年,中小学校计算机教室、办公计算机基本满足教学与办公需要,80%以上的中小学校实现“班班通”。城区小学和乡镇中心学校数字化校园达到60%左右。中小学生机比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省示范高中要求具备4~5个计算机教室,市示范高中要求具备3~4个计算机教室,一般高中、城区初中、小学要建设2~3个计算机教室,镇中心校初中、小学要求建设1~2个计算机教室。在城区部分中小学试行电子书包。中小学教育教学设备基本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2)加快市教育城域网建设。建立高标准、大容量、调度能力强的远程教育管理和满足教学需求的教育网络中心。到2015年,实现市、县、校三级网络高速互联互通。
  (3)加强农村信息网络应用平台建设。逐步加大农村教育信息化投入比重,构建“天网”、“地网”和“人网”等三维一体的现代远程教育传输网络,确保农村教师备课、教学、空中课堂和远程培训等工作顺利开展,建立基于网络的城乡校际间结对帮扶平台。到2015年,使城乡数字差距逐步缩小。
  2.优质教育信息资源体系建设。
  (1)完善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机制。以阜阳教育信息网为主体,完善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机制,不断拓宽阜阳教育信息网公共平台的服务内容和范围。到2015年,实现上与国家、省教育资源网,下与各县市区和学校教育网的互联互通和共享。
  (2)加强薄弱课程教学资源建设。通过政策引导与激励,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加强农村英语、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薄弱课程资源建设,重视幼儿教育、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等薄弱学校的资源开发,构建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开齐、开好薄弱课程。
  3.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体系建设。
  (1)建立多层次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体系。坚持全面提高与重点培养相结合,骨干培训与校本全员培训相结合,集中授课培训与远程网络自主培训相结合,全面开展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到2015年,使90%以上的各学科教学相关人员都能完成50学时的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持证上岗。
  (2)广泛开展各类信息化应用活动。以活动促进教育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教育信息化对教育质量和均衡发展的贡献度。不断探索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新模式。在教学检查、考核评比以及职称评聘中提倡采用电子教案。
  (3)构建信息化协同学习新模式。鼓励师生开展基于问题的网络远程协同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协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探索和推广新型信息化学习模式。
  4.电子政务和教育管理系统建设。
  (1)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加强全市电子政务(含视频会议系统)系统建设,以教育部和市政府电子办公平台为依托,构建全市教育协同办公平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普遍开展网上电子政务,实现政务信息公开、一站式服务、交互式办公、信息资源共享,提升全市教育电子政务应用水平和办公效率。
  (2)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完成基于教育部、省厅和市政府有关技术标准的阜阳市教育公共数据交换平台建设,构建市级教育基础信息库以及教学管理、资源配置、教育质量、后勤服务、电子校务、校园安全、校务公开等管理系统。提高对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发展的服务和监管的信息化程度。
  5.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建设。
  (1)加快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步伐,中小学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开足开齐信息技术课程。配齐专兼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结合本市计算机装备和学校课程开设情况,积极开发地方课程,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加强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指导。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情况列入中小学教学视导内容。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同时,学习先进地市经验和做法,积极创造条件,在适当的时候将信息技术列入中考考试科目。
  (二)重点工程
  1.阜阳市教育信息化公共管理平台建设工程。完善阜阳教育城域网建设,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领域的服务功能,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公共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整合和利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基础技术资源,搭建能满足阜阳教育发展的教育信息化公共管理平台。
  2.阜阳市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工程。依托阜阳教育城域网构建可供全市所有中小学资源共享平台。通过引进、加工、开发、整合各级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建成目录集中管理、资源分布存储、应用分级管理的市级教育教学资源中心网络平台,建成有序高效、科学合理的市、县、校三级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可持续更新与共享。
  3.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建设工程。建立开放、多层次、动态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培训体系,启动全市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和执行力培训计划。采取通识培训和专业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网络远程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教学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教育管理人员等教育信息化能力培训。推进国家、省教育云服务平台和省基础教育资源网、教师工作室、空中课堂的教学应用,尽快提高我市教育技术能力和水平。
  4.教育信息化综合实验区和示范校建设工程。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以我市国家级教育信息化综合实验区和国家、省信息化示范校为基地,重点抓好信息化实验和示范试点,以点带面,示范引路,积极探索欠发达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之路,在此基础上层层推进,促进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
  5.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按照《阜阳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先期进行试点,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与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相融合的、与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相协调的数字化校园网示范校,并逐步推开。
  六、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载体,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和公平的重要手段,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是落实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途径。必须要充分认识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明确任务,加快信息技术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推广应用,切实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2.加强领导。市教育局成立“阜阳市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制定全市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政策和实施办法。各县市区也要建立一把手负责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决策机制,进一步整合资源,建立强有力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和技术服务机构,做到职责明确,相互融通;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以服务教育教学和师生为核心,构建基教统筹、电教组织、教研引领、装备保障的运作模式。
  3.加大投入。建立政府主导和“政府政策支持,企业参与建设,学校购买服务”的多渠道发展信息化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市级财政设立教育信息化专项资金,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的建设、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各级各类学校要确保10%以上的生均公用经费用于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资源建设和设备维护。积极采取适应信息化发展的市场运作机制,拓宽经费筹措渠道,促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4.加强队伍建设。建立教育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养激励机制。加大引进与培训的力度,加快具有信息化领导力的校长队伍、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具有研发能力的骨干队伍和学校电教管理员的专业队伍等“四支队伍”建设。中小学校要根据实际需求配齐专任教师。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学科带头人的培养,调动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和网络管理员的积极性,学校要科学合理解决好老师和网管员的工作量问题。要把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绩效作为教师业务考核的内容之一。
  5.完善制度措施。结合阜阳市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制定各类教育信息化软硬件管理、应用制度。制定全市教育系统统一的网络运行、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规章制度和技术保障措施。完善教育信息化检查评估、绩效考评和激励机制,提高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
 

>>浏览全部0条评论
主题:
验证码:
 
内容:
您的IP:18.188.211.246,请注意文明用词
 
政策文件
more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7年教育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6年教育
关于印发《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2016
关于印发《教育部科技司2016年工作
教育部关于印发刘延东副总理在第二次全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5年教育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4年教育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教育局关于加快推进
 
智慧校园示范校
more
浙江余姚市举行“智慧课堂”观摩研讨活
甘肃庆阳市智慧校园项目推进会召开
安徽肥西县建设智慧校园 提升学校办学
到2020年 江苏无锡将建成100所
辽宁省城市和农村数字校园建设对比研究
安徽蚌埠市探讨大数据环境下的精准教学
陕西铜川市教育局:建设数字校园 打造
华中师大一附中智慧教育探索与实践
贵州黔东南州教育局召开“智慧校园”建
甘肃天水市委常委、副市长李晓东调研智
 
智慧家教
more
孩子寄宿家长别撒手不管 心理疏导消除
高三家长,怎样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高三关键期家长需要掌握的与孩子沟通技
高三父母要做孩子精神盟友
高考过后家长应多与孩子沟通交流
帮孩子克服社交恐惧
北大妈妈教子经:良好的心态是成功必要
请把志愿决定权还给孩子
大考后,帮孩子舒缓心理压力更重要
家长跟孩子谈话要注意技巧
 
三通工程
more
江西:景德镇市中小学教师“班班通”教
江西:宜春市宜丰县举行中小学教师“班
河南兰考县教体局开展“网络空间人人通
四川:南充市教育局举行人人通平台应用
浙江:2017年全省网络学习空间人人
广东:潮州763所学校实现“校校通”
贵州:"宽带网络校校通"有成效 中小
贵州:黔东南州台江县教育信息化“三通
甘肃:甘南自治州迭部县举办“班班通”
广东:清远市已完成1.1万个教学班“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诚聘英才  |  商务合作  |  版权声明  |  返回首页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基础教育专业委员会官方网站   Copyright ◎ 2015-2020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zhihuiedu168@163.com     电话:010-59625368     QQ:1607068531     2519490010 
京ICP备202407251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