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小宁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在互联网背景下,学习会发生什么变化?学校会发生什么变化?教育会发生什么变化?适应迅速变化的时代,教育应该如何与时俱进,守正创新?
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教育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又如何坚守育人的本质?
这是一个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互联网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成为人与人互动交流的重要方式,正在日益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在互联网背景下,学习会发生什么变化,学校会发生什么变化,教育会发生什么变化?适应迅速变化的时代,教育应该如何与时俱进,守正创新?
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命题,对以上命题的探究,有利于描绘未来学校的样子、未来教育的蓝图。
教师和学生的界限在逐渐模糊
互联网时代的教学需要重新定义
当互联网新技术出现时,意味着无限的升级,很多原来的东西需要重新构建。
未来的学校是什么样子?未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教和学是什么样子?是变得更好玩还是更累?教师和校长又将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这都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现在还没有一致的答案,也很难得出一致的答案。
互联网给学习带来很多变化,互联网时代的教学有更多维度,教学资源是海量的。现在的老师可以用更多资源来教学,但外在的资源如果未经消化,也不能转化成生命的一部分。只有经过消化吸收的内容,才能化入生命之中。所以,对于经典的知识和内容,也应该熟读精思,精益求精,使之融入血脉,深入心灵,化为气质。
学习资源的丰富、学习方式的多元,也为教师的教学创造了新的机遇,提出了新的挑战。学校已经没有了围墙的限制,泛在的学习成为常态;学习没有了一劳永逸的可能,终身学习显得越来越重要。学无止境,学不可以已。学生可以是教师,教师也应该做学生。教师有问题搞不明白,也要向学生请教。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校长不学习,会跟不上教师的发展;教师不学习,会跟不上学生的发展。道者为师,能者为师,贤者为师,会学习者为师。
互联网时代的教学更加开放。曾几何时,人们靠一个半导体收音机接收外界的信息。现在的传播方式越来越多,电脑、手机、平板、网络图书馆,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领域。
互联网时代的教学更加包容,兴趣课堂更加突出,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爱好。教师和学生的界限在模糊,评价体系更加多元化。每个人都可以是独立的个体学习者。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支持,使得每个人的学习都可以是量身打造的。教师基于人工智能可以提供更精准的教学,还可以全程数据记录,跟踪分析,优化结果。
互联网时代对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带来变革和挑战。比如,学校可以通过微信交流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教学相关信息;利用网络建立并维护学生社团,推动社团活动;依托新技术进行资源共享,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学生学业与生涯发展也可以借助于网络;学生在网络上学习的时间越来越多,网上课堂成为新常态;隔着遥远的距离,可以共上一堂课。这样的课堂,如果不是借助于互联网,就根本无法实现。
互联网时代,未来有没有可能出现集合人类智慧的超智能机器人教师?从教于学校之外的独立教师,现在已经出现,将来更会大量出现。游离于学校之外的学生也可能会越来越多。学生可以在家学完所有功课,线上加线下,学习无处不在。那个时候的教学和教育还是一体的吗?
因此,互联网时代的教学需要重新定义。碎片化学习与整体学习以及学习与游戏的界限还会如此分明吗?学习旧知识、探索新问题之间的界限还会如此清楚吗?学习的空间,如教室、工作室、实体空间、虚拟空间、班组的学习空间、集体的学习空间等都在发生变化。诸如此类,各种变化扑面而来,有时是难以想象的。
互联网对教学方式的变革影响深刻,但教学不是教育的全部,只是教育的一部分。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固然巨大,但绝不可能颠覆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在任何时候都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一方面,我们要正视互联网对教学方式的影响,与时俱进,顺势而为;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坚守教育之道,探寻教育本真,遵循规律,守正创新。
好的教育就是好的师生关系
互联网时代更要回归教育的本质
变革的时代需要变通,更需要坚守。我们不仅要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引领潮流,与时俱进;还要更好地回归教育本原,追寻教育的本质。
好的教育是什么?我认为从某种程度来说,就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特别重要的因素。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教育也是这样。无论以何种方式疏远、隔离人与人的交流,都是跟教育的本意背道而驰的。
好的教师是怎样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典范。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要做学生成长的陪伴者和引领者。互联网虽然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但教师的价值是永远不会被取代的,学校也是不可或缺的。教育是一种场,在教育的美好氛围中,爱、关心、精神、气质和人格魅力可以替代千言万语,超越千山万水,甚至一个眼神,都很重要。
好的学校是怎样的?好的学校应该促进学生的健康、幸福和发展,应该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引领学生的价值追求,净化学生的心灵世界。在追求速度和规模的互联网时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希望采用高效便捷的方法,让成功变得更加快捷一些。但教育是点点滴滴、润物无声的,需要教育者真情的坚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我们常说“君子不器”,君子不仅仅是掌握一门技术就可以了,只掌握技术的人叫专业人,而我们真正要培养的是有道德的君子。所谓“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谦谦君子”“君子如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都是在说君子的精神气质和道德品质。这样的气质与品质是需要在长期的教育与修炼中涵养而成的。
教育最终是以心养心的过程,是生命对生命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通过信息传递、通过互联网来达成,但绝不能忽略生命与生命的交流、心灵与心灵的交融。在互联网时代,我们不能仅仅关注教育的工具性追求,更要注重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关注精神、信仰、理想、信念,培养学生慈爱悲悯的人文情怀,使学生拥有善良的心灵。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正如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多云,教育是一颗灵魂唤醒另一颗灵魂。”
真正的教育是灵魂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