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孩子成才,这是所有家长的共同心愿。为了实现这一心愿,家长苦苦寻找良策。实践证明,孩子能否成才,与其是否喜爱读书有直接关系,喜欢读书的孩子成才概率比不喜欢读书的孩子要高5倍,这是一项相关调查所得出的结论。有人把决定一个孩子学习成绩的能力分为四种,依次为: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作业能力、考试能力,排在首位的是阅读能力,由此可以看出阅读的重要性。
上述观点在相关跟踪调研中得到了证实,凡是学习状态好,学习成绩稳步上升的孩子,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从小养成了喜欢读书习惯,且有一定的阅读量。相反,凡是学习不在状态,学习成绩不断下滑,且出现各种问题的孩子,阅读都是其薄弱环节,虽然个别孩子也喜欢读书,但他们读的都是格调不高的书。喜欢读书的孩子成才率高,这是因为读书可以获得学习动力,可以提升多方面的能力,可以积累成才必备的知识,可以唤起孩子奋发努力的热情。所以,著名作家余秋雨说:“阅读最大的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凯勒则认为,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让孩子喜欢读书,最重要的是培养其喜欢读书的良好习惯。这需要家长从多方面着手:
●营造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让孩子在这种氛围中受到熏陶和陶冶。“国学超女”于丹的成长就得益于此。出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的于丹,一出生就赶上文化大革命,父母双双被下放到农村。那时父亲给她的印象是:戴着黑边眼镜,很儒雅、沉默,手里似乎永远捧着书。正是父亲这种读书习惯以及他的开明,让女儿从小就依恋书,最终成为学识渊博的人。
●要从小培养孩子读书习惯,在不同时期提供不同的书籍供其阅读。孩子阅读兴趣的发展在各个阶段是不同的,其喜爱的读物也有很大差别。一般来说,孩子阅读兴趣的发展可分为5个时期:2—4岁为摇篮童话期,即“教养时期”,这一时期的孩子最能接受的也最感兴趣的读物是摇篮童话,阅读方式以家长讲解为主,阅读内容主要是社会性适应,阅读目的主要是教育孩子自己能做的要自己做,要做好不能做错,不该做的就不要做;2—6岁为民间故事期,这一时期的阅读目的主要在于引导孩子懂得事物的道理,简明的科学画册、帮助识字的字母画册、十以内加减法的数字画册以及以民间故事为主的故事画册等,都适合这一时期孩子;6—8岁为寓言期,民间故事和寓言故事是这一时期孩子的最爱;8—10岁为童话期,这一时期的孩子主要喜爱阅读生活童话;10—12岁为故事期,英雄故事、空想故事、少年故事等都是这一时期儿童喜爱的读物。
●要有正确的读书之法,这样才能读有效果,读有收获,由此逐渐形成阅读兴趣。读书的方法因孩子年龄和能力实际不同而有所不同。孩子的阅读大体分为“带读”和“自读”两个阶段。在“带读”阶段,家长要念书给孩子听,并伴随着热忱和愉快的心情以及富有感情的声音,念书的过程越生动、活泼、有趣,则孩子越能够形成“书本即乐趣”的信念。经常高声朗读,是父母帮助孩子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且越早开始朗读给孩子听越好。在内容方面,可以反复念孩子喜欢的书,重复念一个故事,以加深其理解,提升其欣赏、体会的能力,还可以把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文字如墙体广告、路上标牌、商品标签等念给孩子听,以增强其阅读兴趣。在“自读”阶段,家长要教给孩子读书的方法。如:以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为目的的泛读;以明白透彻、吸取精华为目的的精读;以读懂读通、了解全貌为目的通读;以抓住脉络、掌握观点为目的的跳读;以加快速度、扩大阅读量为目的的速读;以弄清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为目的的略读;以温故知新、加深理解与记忆为目的的再读等。再如,要把“读”和“思”结合起来,家长要根据儿童的阅读水平逐步引导,可以引导他们想象文中描写的事物和景象,使其在头脑中构成具体鲜明的图像,还可以引导其对语言表达含蓄的地方进行思考以及对书中的内容提出质疑等。
●要通过激励手段,使孩子产生成就感。当一个人做完一件事情或者做一件事情时,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愉快或成功,这就是成就感。成就感可以产生新的动力,促使其继续努力做这件事。孩子的阅读也是如此,如果家长能够通过激励手段,增强孩子的阅读成就感,则其阅读兴趣就会更加浓厚。为此,家长可以让孩子讲述他所读书籍的内容,年龄稍大一些的孩子,还可以谈其阅读感受,家长对孩子的讲述应给予及时肯定和赞扬。有时,家长可以和孩子同读一本书,一起谈体会,还可以和孩子比赛讲故事,这些都有助于增强孩子的成就感,提升其对书本的依恋程度。
此外,要让孩子喜欢读书,家长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比如,订阅一定数量的报刊,购买一些书籍,积极为孩子阅读创造条件;和孩子商量确定亲子固定的阅读时间并按时阅读,经年累月,逐渐成为阅读习惯;不要过分逼迫孩子记忆读物内容,也不要过于局限孩子的阅读形式,以免使其产生“厌读”情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