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铃响,吴丽萍老师走进教室。没有教案和教材,师生每人手持一个平板电脑就开始上课了。日前记者来到天大附中高二一班采访时发现,吴老师一上来不讲新课,先让学生们在电脑上答题,然后根据由大数据分析生成的班级共性错误,为同学们答疑解惑。这是天大附中刚刚推出的信息化校园教学管理平台——“智慧校园”平台中的“轻新课堂”。
“轻新课堂”上,教师教学更高效,学生能按需学习。它的出现得益于市教委从去年开始建设的基础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依靠互联网学习,让学习由“套餐”变成“自助餐”,因材施教变成现实。“学生通过‘微课’先预习,老师将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用来答疑解惑、引导应用,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天大附中校长肖伟说,“此外,‘智慧校园’中‘天空课堂’‘网络课程直播及录制’等应用,也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实现师生在线学习互动、线上线下无缝交流,让学生自主学习、按需学习。”
今后,这样的课堂在本市将越来越多。“今年9月,本市各区县公办中、小、幼及特殊教育学校将实现光纤宽带接入,区县节点100%实现统一接入天津市教育科研网。各区县教学数据中心也将在年内建成,多媒体教室和数字化设备将覆盖全市。”市教委科技处负责人说,“下一步,市教委将通过开发App、建设‘平台’、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等方式,利用现代化手段,推进教育模式改革。”
目前,推进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成果已经显现。“天津25中”手机App不久前正式上线。在“在线研修”板块中,名师根据教学大纲、按知识点制作的3至5分钟“微课”,顺利实现了学生的“泛时学习”。本月初,市第19中学推出“远程数字化互动课堂”,利用网络平台,实现与上海七宝三中“共上一堂地理课”。同学们不仅能互听两地课程,还能够跟异地的同学讨论,并用平板电脑进行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