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时代的深入,数字化已经进入了校园,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善着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从此,我们的视野不再局限于五十平米的空间,我们的活动不再受制于两点一线;作为一所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的学校,作为一所有着优越教育资源的学校,我们更有理由走在数字化教育教学的前沿。着眼于形势,立足于将来,我们确定了“数字化校园”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积极构建信息化教育环境,使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初步实现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加大教育投入,不断完善信息化办学条件
现代化教学设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物质保证。多年来,积极争取区局及社会支持,在加大软件投入的同时,重点加大了硬件的投入,不断完善信息化办学条件。一是大力配合区仪器站工作,配置好了36个教学班的电子白板,同时,建起了老师电子备课室,校园局域网,改善了落后的教学手段,给师生开展信息技术创造了良好环境。二是全方位利用教育云辅助于教学工作,搭建信息化教学服务平台。三是建翻转课堂教师室,配电子书包,方便学生学习。四是购买社会服务,建设家校沟通平台。正是由于有先进设备的支持,使我校现代化教学手段有了质的飞跃,从而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为高效课堂建设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健全管理体系,创建校园“数字化”管理平台。
近几年来,我们致力于创建校园“数字化”管理平台,不断健全并完善数字化管理体系。在数字化校园综合管理平台的建设中,坚持“先进性、实用性、开放性、标准化、可靠性、稳定性、可扩展性、易升级性、安全性、保密性、易维护性、可管理性”的设计原则。实现学校管理的智能化、电子化、网络化。形成教育管理、学科教学、教育科研及相关知识信息系列,构建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和信息服务体系。一是设立校级及处室办公电子邮箱、QQ群,建设教育云学校空间,实现学校管理信息化。二是建立信息化管理制度,指定专人负责网络建设与维护,确保校园信息畅通。三是将信息化管理效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依据教师上传的教学成果来评价教师的工作业绩,以此来激励教师提高并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三、搭建家校沟通平台,共创和谐校园
家校一体化建设是我们德育建设的重要举措,为此,学校建立了全方位的家校信息化沟通平台。一是利用和安校园平台,建立了校讯通体系。通过校讯通,学生的进出校园信息、在校消费信息、假日作业及校内外开展活动,还有家长培训的素材,都能通过校讯通告知家长。二是通过教育云开展家校沟通,学校鼓励家长建设自己的云空间,及时访问学校云空间,了解学校的各类信息,参与学校的管理。三是各班采取多种形式,如:博客、QQ群、网上论坛、班级主页、学生个人主页等,为学生提供协作交流,表达情感的空间,提供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为学生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家校信息化平台建设体现了学校的开放程度以及教育的诚意,形成了教育的合力,创造了和谐校园关系。
四、强化师资培训,为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提供保证
知识经济呼唤着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现代化,教师队伍现代化是关键。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关系的认识及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直接影响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未来人才的培养。为此,我们强化了师资的培训,制定了现代教育技术长期培训目标和短期培训计划,坚持校外培训和校内培训相结合,全面普及与教师个别提高相结合的方法。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是走出去,请进来,培养信息技术教育管理人才。近年来,我校选派了一些电脑运用水平较高的老师参加各种培训,如:2012年学校就选派李锐、姚思源老师到华东师范大学接受培训;选派陈福明、祝成老师到北师大参加现代技术手段运用培训,另外还有10多名老师也参加了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学科教师培训,使他们率先掌握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和管理的技术,为校本资源培训和校园网的管理奠定了基础。
二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学校信息技术要向纵深发展,必须全员参与,全过程进行,全方位体现。从2012 年暑假开始,我们就坚持全面提高的原则,采取集中培训与分组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进行以学习计算机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全员培训。在实践中,我们更注重校本培训,这种培训是以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以学校为阵地,开展的教学研究与教育科研配合在一起的活动,最能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有利于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这种培训便于挖掘学校的潜能,能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和条件,在校本培训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始终将转变教育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技能,培养创新精神,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主要因素,通过培训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校本培训是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是对骨干教师开展以多媒体应用软件开发和制作为内容的提高培训 。多媒体辅助教学,给传统的教学方式带来了巨大冲击,动静结合、声像结合、情景交融、富有启迪性的多媒体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何使多媒体教学落到实处,关键是要有一批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的高素质人才。我们采取两方面的措施:一方面给这些教师布置课件制作的任务:要求45周岁以下教师做到能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近三年学校教师制作的课件有1000多个,45周岁以下教师每人每学年制作课件均有5个以上,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课时均能达到60%以上;另一方面参加每年举办课件制作比赛,通过比赛和交流使他们的水平得到提高,并且选派优秀的教师参加区级、市级的比赛。
五、强化教学信息化管理,加速信息技术与课堂进行整合。
我校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的同时,加强了信息化素质教育教学的管理,以加速信息技术与课堂进行整合,全面推进信息化素质教育进程,真正发挥出我校校园网的效能和优势。具体的措施有:
一是以教育云建设为主要抓手,建立完善了学校教育资源库。学校以周为时间单位,以备课组为个体单位,每周将备课教案、学案、课件上传至教育云,教务处再进行分类整理,每月一通报。目前,已经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学段全学科的备课资源库,正在不断丰富完善之中。
二是积极开展电子化课堂的研究。学校硬性规定新的各类公开性质的课堂必须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在说课评课中全程贯彻信息化课堂操作、效率等的研究。目前,学校正在开展各类性质的研究。
三是开展云空间电子化备课。教师备课必须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必须充分参照类似内容。备课完成后,要在电子设备上与全组成员一起协商,当面修改。这样,备课就在教师与网络资源的互动之中得以完善提高。
四是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探究性学习。学校的地方课程《健康教育》《武汉精神》《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常态性地在教育云上布置学习任务,并安排网络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方法要求。在网络上,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得到加强。
五是培养学生在网络上自主学习的能力。学校常态性地把一些学案和自主作业上传至教育云学校空间,让学生下载后自行完成。此外,学校还积极鼓励支持教师在云空间与学生进行学习上的交流,指导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
总之,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信息化教育的发展为我们教育事业画出了一幅美丽的蓝图。只要我们每人都能够作好迎接信息化教育的准备,认清信息化教育改革的方向,更新信息化教育观念,立足本职、创新思维、大胆实践、认真施教,就一定能把学校教育信息化这条高速知识通道修的更宽广,更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