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浙港中小学校长论坛暨杭州市江干区第四届教育信息化推进会,于上周在丁蕙小学召开。几百位港澳台和内地校长聚集在此,探讨当下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
这几年,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局推进教育信息化,打响“智慧教育”的名片,涌现出不少“智慧校园”,其中就包括开办不足两年的学校——浙师大丁蕙实验小学(简称丁蕙小学)。
既然能成为本次论坛的承办单位,丁蕙小学自然有其可取之处。
最为学生、家长所青睐的有三点:学校给学生配备电子校徽,系统会以手机短信形式,将学生进出校园的时间发送至家长手机;学校在特定时间,开放电子课堂,家长只要打开手机,就能观看孩子的课堂表现;学校利用走廊空间、教室,打造生态科普馆,学生可随时互动。
事实上,在专家眼里,丁蕙小学做得最“润物细无声”的,反而是智慧课堂。
数学课上学生打地鼠
玩乐中学习数列知识
在什么场合,孩子玩游戏,家长最支持?我想,一定是在老师的课堂上吧。
上周五下午,丁蕙小学二年级某班正在上数学课,老师方婷婷在PPT上放出一张图片,瞬间吸引了学生的目光。方老师的图片上,错落有致地蹲着几只地鼠,学生的任务是根据老师提供的数列,准确地找出地鼠的位置。
可是问题来了,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课本上,还未涉及数列,方老师提供的数据,并未给学生帮上什么忙。“毕竟他们不懂数列的两个数据代表什么。”开场第一个游戏,学生通过答题器传送的答案五花八门,对此,方老师并不着急,而是耐心地请学生起立说明各自的理由。
记者了解到,目前杭城小学主要采用人教版的教材,根据数学教材,小学五年级才会涉及和数列相关的内容。“二年级的孩子对数列规则的理解,一定是抽象的。但是,数列规则的认识非常实用。”方老师针对五年级的“数列认识”做了“简化”,提到二年级来上,为了迎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她还特意融入了“打地鼠” 的游戏。
在方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懂得了横坐标、纵坐标,找地鼠的准确率越来越高,答题器上的数据也越来越统一。“其实,这堂课最主要是强化数学概念的认知、刺激数学学习的兴趣。”方老师有着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之前在其他学校上课时,曾有特别留意,她发现很多学生对于数学公式和概念的记忆较弱,容易遗忘。而这次打地鼠的游戏,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知识相结合,符合学生好奇、爱玩、爱闯关的天性,她相信学生一定会记忆犹新。
已设两个智慧试点班
两个学科类实验教室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智慧教育学院院长周跃良,对这堂课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智慧课堂最核心的意义在于,用信息技术记录、展示学生上课的状态,以及他们掌握知识的程度。”周跃良说,方老师的课不仅调动了学生积极性,还针对学生的学情状态做出及时分析,真正做到了对学生个性化辅导。
就这点,这堂课的执教老师方婷婷深有体会。她之前一直秉持着传统的课堂教学,自去年来到丁蕙小学后,就开始尝试学习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一开始还不适应,但掌握了基础技巧后,我发现信息技术并不是一个花哨的点缀,而是能真正帮到孩子。尤其是一些涉及空间理解、抽象理论的内容。”而到了课堂反馈的环节,更让她全盘了解所有学生的答题情况,“我看看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率,就知道大概有多少孩子掌握了,哪些孩子在哪个环节没弄明白。”
从上学期开始,丁蕙小学针对仅有的一、二年级,各挑选了一个班试点“智慧课堂”的工作,涉及了所有学科。除此之外,学校还专设了两个学科类的实验教室,它们是英语和音乐学科,全校学生都能体验到。“目前,学校所有老师都在摸索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校长吴树超希望今后能够稳步推进教育信息化。
●新闻链接
校园推生命体验馆与情意生长馆
学生感受台风地震和火灾演练
说到信息技术在校园的应用,不得不得说一说丁蕙小学的“三生馆”。
丁蕙小学自建校后,就备受大家关注,尤其是“将动物园搬入校园”的“智慧生态馆”。在这里,全校学生可以玩森林寻踪、地底探秘、湿地沐雨,还可以观赏平沙落日、田园踏春,这里共有100多种动物标本、50余种螺贝、20余种珊瑚、10多种鱼类标本和数不清的水生植物。
随着论坛的召开,学校新开的“生命体验馆”“情意生长馆”也随之“面世”。
生命体验馆是一辆生命旅程的列车,内设多个车厢,其中3个车厢分别是自然灾害体验站、红十字急救站和爱心驿站三个站点。
走进自然灾害体验站,相继经过台风体验、地震体验、防电体验、火灾逃生体验等区域,通过模拟自然灾害的声音、风向以及晃动的感觉,让学生敬畏生命、掌握逃生技能;红十字急救站则用于教会师生基本的急救方法;爱心驿站内是一个高级资源教室,内设多个“心理咨询”“心理互动”的项目。
情意生长馆由科技馆和艺术馆组成,科技馆呈现了各种星体和星座,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艺术馆内则展示着师生和家长的作品,提高艺术素养。
可喜的是,丁蕙小学不仅对校内学生开放,还对外开放,成为了杭州市第二课堂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