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翻转课堂的认识,我最开始接触是听了吴志鋐老师在我们学校实验大讲堂上的演讲,觉得挺有意思,下来之后就在网上找了可汗学院的相关视频作了进一步的了解。当时脑子里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比尔盖茨说的“预见了教育的未来”。随即就想到了一个很现实的、很多老师都会想到的、也是最大的问题:这种教育模式在中国的教育环境下可行吗?随着我对翻转课堂的了解越来越多,加上赴镇江三天的学习之旅,我发现,我脑子里的问号也越来越多。整个过程就是在我不断提出问题,并努力想要找到答案中进行的。对于翻转课堂,我想到了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但对于之前提到的那个最大的问题,答案却变得一点一点的清晰起来:虽然看似困难重重,但答案绝对是肯定的,肯定是可行的。所谓的翻转课堂,就是指学生在课下自己观看讲座和视频课程,而课堂时间用来讨论和解决问题。而这正好与传统意义上的学生课堂上学,课下写作业的模式相反。那么这样一种变革必然会引起我们很多的问题。下面我把我的一些问题及个人的观点与各位老师分享一下。有些问题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而更多的,我是想通过提出问题,来和各位老师一同思考、探讨。
一、怎样督促学生
这是最大的难题之一,也是最重要的前提。翻转课堂对于学生的自学、自觉能力要求甚高,怎样保证学生在家的学习状况及效率呢?我想这一点对于很多班主任老师而言感触会尤为深刻。常常接到家长的电话,说在家里根本管不住孩子,自觉性太差,总是想方设法地玩玩这玩玩那。诸如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更是无法控制,家长又不可能时时刻刻盯着学生学习。学校这边每学期也是花了大力气禁止学生在校园使用手机等设备,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是屡禁不止。如果现在再主动给学生一个平板电脑,可以想象,他很大可能会打着学习的幌子去玩别的,或者看会儿学习视频就以看过了、学会了、累了等各种理由,给自己找个玩玩游戏放松放松这样心安理得的机会。这会不会反而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娱乐的平台,增加了他们偷懒不学习的机会?问题还不止这些。到了第二天的课堂,按照翻转课堂的模式,学生会写相关的作业,对于那些没有好好看视频的学生,作业必然不会写,老师发现这种情况该怎么处理?重庆聚奎中学的校长在经验介绍中提到过这个问题,他说,他们的解决办法是会质问学生为什么不看视频。我想,仅仅只是质问肯定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质问之后又该怎么办?所以在和其他老师的交流过程中,我们普遍赞同翻转课堂其实对于自觉性强的学生会如鱼得水,事半功倍,而对于那些自觉性差的学生来说不仅不能起到督促作用,反而会适得其反。
二、哪些课堂适合翻转
主要需要符合两个条件:1.固定的规律性的讲解;2.学生自学起来容易学会的。而情感性的东西,由于每个老师对同一事物的解读方式和演绎方式都会不一样,所以这一部分的内容还是回归到课堂比较好。而文科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东西比较多,因此,对于文科学科,想要搞好翻转课堂难度比理科要大得多。
具体到英语学科,怎样实现翻转为宜?
翻转课堂不太适用于文科,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我当然考虑更多的问题就是英语课堂怎样翻转会比较合适。对于英语学科微视频的录制,我认为,比较适合的课型是词汇课和语法课。语法课自不必说。很多语法知识都是固定且有规律可言的。学生可通过看视频牢记相关语法知识,再通过课堂上的做题加以巩固,从而记住并掌握语法。我想重点说说词汇课。可以把本单元的一些重点词汇进行挑选,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一些重要词汇的基本用法,还能够通过微视频的呈现,通过图片的展示及有趣的例句等激发出学习本单元词汇的兴趣,提前为第二天的课堂做好充分准备。在平时的课堂中,我就比较善于讲词汇,一是能将相关重难点讲得清晰透彻,二是我往往会用一些比较励志、幽默或是学生感兴趣的例句来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很期待词汇课,背单词的主动性也很强。现在通过微视频,更是可以将丰富的图片或趣味的动画,甚至是一些经典的小视频穿插其中,学生能更直观地获得信息,学到知识。但是高中阶段每个单元词汇量一般较多,所以在录制微视频的过程中,我认为老师可以进行挑选,一个单元以2-3个视频为宜,每个视频10分钟左右,将知识点讲解及激发学生兴趣结合起来,甚至可稍微偏重于激发学生兴趣,这样学生在第二天的课堂上会学得更有效率。
三、怎样拍摄视频
从可汗的视频可以看到,他是用一个手写板和一个话筒就完成了所有视频的录制。但是我认为他的方法更适用于理科。文科的内容不需要呈现大量的解题步骤或运算过程,更重要的,正如上文提到的,在于通过图片等形式激发学生兴趣。所以我觉得,文科的视频没有必要用手写板,用ppt制作一些简单的动画效果足矣。
采取哪种拍摄形式?
是自说自画地唱独角戏?还是与学生互动有问有答?又或是老师到底要不要露脸的问题。在这次的培训听课过程中,这几种形式都出现或被提到过。个人认为,和学生互动拍摄视频,学生问老师答,能增添娱乐,不乏味,但如果每次录视频都要叫上学生的话,包括前期的准备,加上录制过程中的修改订正都会很费时,看似简单的过程实则会耗费大量精力,无形中增加了老师和学生的负担,而学生的负担还远非如此。所以我还是推崇老师自说自画的模式,不用露脸,以一种亲和、没有过多老师腔的语气娓娓道来,以此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即可。
视频容量多大为宜?
这是一个关键问题。设想一下,就算每个学科的视频控制在15分钟以内,以高一为例,学生要学9门学科,那每晚仅看视频的时间在2小时以上。而我预计传统意义上的作业绝不会一点都没有。我们的改革初衷在于减轻学生负担,这样看来,非但没有减轻,反而会加重学生负担。那唯一的办法就是减少视频时间。而如果压缩视频时间,高中课堂容量大,知识点繁杂,又会造成知识点梳理不清不全的情况。另外,学科与学科之间怎样权衡?会不会造成互相抢时间的局面?这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个人认为,拍摄视频主要还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而最精华的东西还是要回归到课堂,千万不要让学生有看了视频就可以无视课堂的思想。那么,这么多知识点,怎样取舍,这会给老师出个难题。而这还会引出来一个新的问题,要让短短几分钟的视频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对老师的要求会非常高。微视频展示的是老师的思维及对教学的解读。老师的理念会直接决定课的高度及效果。
四、学校怎样应对各界质疑
这样的质疑主要来自于3个方面:学生,家长及老师。在这次的培训过程中,有5所中学作了关于翻转课堂在该校实际操作的报告。可以说这5所中学都是走在全国翻转课堂的前列,包括重庆聚奎中学,青岛二中等已经摸索出一套自己的路,并且在这个领域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初获成效。同时,在他们的报告中也都提到了外界的质疑。对于这些所有的质疑,他们的回答基本一致,那就是用实际行动回答,用结果去证明。他们采取了各种形式,比如多次召开家长会给家长耐心解释;年级分出几个实验班,学生可自行选择,让那些想要尝试的学生参与翻转课堂,而那些质疑的学生还接受传统的教学模式;多次对老师进行培训,让一部分年轻老师先适应并熟悉翻转的形式,再带动剩余一部分教师都能积极参与进来。
五、翻转课堂对老师会有什么样的要求
正如前文提到,毫无疑问,翻转课堂对老师的专业要求非常高。首先,它要求老师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手写板的操作,录制视频的方法等等,学校都需要给老师相应的培训。而对于我们学校而言,拥有一个庞大的教师队伍,这一过程将会非常缓慢。而且培训往往是停留在初级阶段,即教会老师最基本的操作。而如果想要在视频上创新,更吸引学生,则需要老师在课下下大工夫仔细钻研。其次,录制视频的过程想着简单,实则会花费大量时间,仅语言的组织就是一大难题。如何做到既能精简又能激发学生看视频的兴趣?在这次的镇江之行中,有的老师在做经验报告中就提到,他们甚至录了20遍才觉得基本满意。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怎样在短短的15分钟以内录制一个最最精华的视频?这对于老师的职业技能提出了一个非常高的要求。我觉得,起步阶段,学校可每个学科组织一小部分老师进行培训,然后由这一部分老师利用大教研等活动去带动其他老师的发展。而视频的内容,每个老师可按自己的理解去录制,再通过大教研这样的机会互相展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最后确定出比较精华的内容再进行录制。总之,这一切都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在这过程中,老师会得到逐步地提高,这也会一点一点促进学校的进步。这正是每天进步一点点的重要性。 这就好比1.01的365次方和0.99的365次方带来的巨大区别。如果每个人都能每天进步一点点,那么一年365天下来,我们可能会发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六、翻转形式是否可以多样
其实很多老师都有同感,翻转课堂如果完全照搬国外的模式,在中国教育的大背景下,很多环节是不易操作的。那么能不能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有其他形式的创新,实现另一种意义上的翻转?我听了一节镇江外国语中学的国际班的英语课,觉得眼前一亮,感受到一份新意。听课前,我与所在班级学生有过简短交流,镇江外国语学校都是采取小班教学,每个班30人左右,不是按照传统的几排几列的座位形式,而是每四人围坐一起形成一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可以有自己的小组特色,如各小组有各自的展示牌,上面有成员的个性签名及小组的励志座右铭等。我听的这节英语课,课堂上美式教育的氛围特别浓厚,随意、自由,师生之间更多地不是教与学,而是彼此轻松地交流畅谈。而真正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堂英语课的授课形式:两个老师共上一节课。老师间分工明确。这体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整堂课是被分成了4个模块,包括复习、听说、表演及总结模块。可以看到,两位老师在课前的备课环节就做了详细的分工,每个老师承担两个模块的备课量,正式上课的时候,老师配合默契,角色转换衔接自然,她们称这个环节叫role switch。
其次,在同一个模块中,两位老师也有分工。讲过公开课的老师应该都深有体会,学生先回答问题,老师再将要点写在黑板上形成板书,再擦黑板,这其实是很耽误时间的。而两个老师的配合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一个老师在前,另一个老师在后,在前的老师主说,在后的老师主写,主说的老师与学生交流互动,主写的老师记录板书细节。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课堂连接紧凑,效率高。再者,学生小组讨论环节,两个老师各负责一半学生,不会出现时间不够导致有些小组被忽视的情况。这样的教学模式让人感觉很新颖,但细细一想,其实会有诸多难题。最麻烦的可能在于如果学生偏爱某一位老师怎么办?这个问题就不好解决了,两个人要想配合默契,两人水平需相当,特点需相符才行,这样的搭档可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的。所以,这种教学模式真要在现实教学中实行,也会是困难重重。两个老师共上一节课,这是一种新颖,更是一种挑战。但至少,他们敢于做这样的尝试。我想,这样的尝试,并不在于我们去质疑它的可行性,关键在于一种理念的贯穿。两位老师在评课的过程中,说到一句话,是美国教育界广泛流传的一句话,“Tell me and I will forget; show me and I may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 will understand.告诉我,我会忘记;分析给我听,我可能记住;如果让我参与,我就会真正理解。”而她们的所有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教学方法都是努力在让学生参与其中。有这样的理念贯穿教学,她们的教学还会有不断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必定会有教学成绩的体现,也一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我觉得,每一次改革势必会遭遇很多的阻力和困难,但墨守陈规也绝不能一劳永逸,正如镇江外国语的潘校长提到的,他们一直秉承并坚持一种思想:在坚守中突破,在创新中跨越。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思考的。
这次镇江之行让我学到了很多,更让我思考了很多。我想起了我们学校电子显示屏上曾经的一句话:什么是成功?Success is doing the same right thing over and over again until you become an expert in this field.成功就是一遍又一遍地做同一件正确的事,直到你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我想接着这句话说几句:什么是专家?专家就是一遍又一遍地做同一件正确的事,直到你获得别人的认可;怎样得到认可?认可就是一遍又一遍地做同一件正确的事,直到引起了别人的关注;怎样引起关注?关注就是一遍又一遍地做同一件正确的事,直到别人发现了你。而这几句话,都有3个共同且关键的前提,“一遍又一遍”、“同一件”和“正确”。对于翻转课堂,虽然我们的学校还处于起步阶段,但绝对是一件正确的事,值得我们去一遍又一遍研究,直到我们成为郑州市,乃至河南省的专家。